區塊鏈行業已經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每年都會帶來許多新的發展和創新。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區塊鍊網絡和架構已經投入使用,並且這些系統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
在接下來的部分中,我們將討論這些區塊鏈可以分為的各個層。
Layer0(第 0 層)
理論上,第 0 層應該是負責執行協議並提供數據移動的底層架構的層。它將區塊鏈技術與現有網絡相結合。它似乎與第 1 層鏈兼容。
利用核心技術的特定實例作為學習工具也許是最直接的方法。Polkadot 是最著名的項目之一,社區和 Polkadot 團隊將其視為 Layer 0。他們創建的主鍊是中繼鏈,它允許在其之上構建 Layer 1 鏈。
中繼鏈的職責是充當各個第 1 層鏈(在本上下文中稱為平行鏈)之間的通信橋樑。這是因為這些鏈的運行方式似乎與中繼鏈類似。第 1 層區塊鏈很難相互通信並共享應用程序和信息,因此這一概念被認為非常有前途,因為它可以為這一困難導致的低效率提供解決方案。
Moonriver 和 Karura 是目前在 Polkadot 中繼鏈之上創建第 1 層鏈的知名項目的例子。
Layer 1(第 1 層)
術語“Layer 1”(L1) 描述基礎網絡和支持該網絡的底層基礎設施。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都是 1 級平台的示例。正如比特幣所證明的那樣,增強第一層網絡的可擴展性是很困難的。為了提供解決方案,開發人員創建了依賴第 1 層網絡來實現安全性和共識的第 2 層協議。
交易結算由 L1 網絡負責。這需要對用戶的帳戶(也稱為錢包)進行核算,利用非對稱密鑰對以及大多數網絡的相關加密貨幣或代幣餘額。
每個 L1 網絡都有其本機令牌,用戶可以使用該令牌來訪問網絡上可用的資源。使用網絡的原生代幣是您為網絡服務付款的方式,例如發送比特幣、鑄造代幣或執行智能合約。這些類型的服務需要花錢。
儘管所有第一層網絡都支持交易,但必須強調的是,並非所有第一層網絡都為其客戶提供相同的服務。
Layer 2(第 2層)
第 1 層鍊是構建第 2 層區塊鏈的基礎。Layer 2 區塊鏈不是像以太坊上的 Uniswap 這樣在 Layer 1 鏈之上開發的應用程序;澄清這一點很重要,因此不會有任何錯誤。大多數第 2 層區塊鏈旨在解決困擾第 1 層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問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以太坊的問題上。
簡而言之,第 2 層網絡規避困擾以太坊第 1 層鏈的可擴展性問題的主要方法是在鏈下執行大部分操作。當所有任務完成後,只有結果會被發送回Layer 1進行直接處理,然後進行記錄。這種方法消除了第一層的很大一部分壓力,這直接意味著更快的驗證交易的速度和更低的交易成本。
如果您有興趣進一步探索這些技術以及它們如何幫助以太坊擴展,我們列出了一些幫助以太坊擴展的技術。樂觀匯總、零知識匯總、狀態通道、側鏈、Plasma 和 Validium 是最重要的一些。
第 0 層、第 1 層和第 2 層
可擴展性和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兼容性是區塊鏈層與眾不同的兩個關鍵方面。此外,當考慮所有層時,每一層都充當區塊鏈系統的單獨發展階段。
快速發展的區塊鏈生態系統,由 DeFi 和 NFT 等尖端產品組成,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個人的興趣。因此,可擴展性對於區塊鍊網絡的長期持續生存至關重要。基本的區塊鏈系統最終可能會提高其可擴展性;然而,這種改進需要一些時間。
第 0 層和第 1 層網絡很可能會關注安全性,同時允許第 2 層網絡針對特定用例修改其服務。這將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在可預見的未來,像以太坊這樣擁有強大用戶和開發者社區的大型區塊鏈很可能將繼續佔據主導地位。
儘管如此,它通過其廣泛的、去中心化的驗證器集和廣受好評的聲譽,為開發有針對性的第 2 層解決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0層:
- 硬件、協議和其他重要部分都包含在這一層內。
- 處理區塊鏈的物理組件和網絡連接。
- 服務器、節點、數據中心等底層基礎設施支撐著區塊鍊網絡。
- 開發人員可以創建具有可定制治理的平行鏈
第一層:
- 確保區塊鏈的爭議解決、共識機制和編程均正常工作。比特幣的區塊鍊和以太坊的區塊鏈就是兩個例子。
- 實施工作量證明(PoW)或權益證明(PoS)等共識機制,以確保賬本更新安全一致。
- 維護區塊鍊網絡的數據存儲、安全和隱私。
- 定義驗證交易和創建新塊的規則。
第2層:
- 第 0 層和第 1 層被其卓越的擴展能力所取代。它提供了與第三方提供的解決方案集成的可能性。
- 提供一個在區塊鍊網絡之上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的平台。
- 支持智能合約功能,允許以編程方式執行交易。
- 提供更高級別的抽象,例如鍊下交易,以提高可擴展性並減少網絡擁塞。